特色文章

教育是为了什么?

很多宏大的命题,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完全可以装作不知道,不理会。教育却不同,没有人能够做到不理会。你会说,不生孩子就不用操心教育了!是吗?光棍一个人,不看书,不学习,只要还在接收信息,你就在受教育。去深山老林隐居修炼,那是对自己高标准高层次的养育。

技术与科技,无非是针对人的延长。眼睛延长了,满世界海量的摄像头。耳朵嘴巴延长了,看看你爱不释手的手机。腿脚延长了,各种车车。二头肌三头肌都延长了,看看那些力大无比的吊车。而且人的身体,凡被延长的都要刻意进行锻炼,防它退化掉。看看健身房里那些挥汗如雨的人们!

现在是AI时代,最恼火的,大脑也被延长了。叫什么人工智能,其实就是电脑壳,插了电的脑壳,它还会思考和推理。这下完了,本来上完学了就不想搞什么思考和推理了,现在还得刻意锻炼它。但再怎么锻炼,你玩得过AI?就像你无论怎样训练你的二头肌三头肌,你玩不过起重机一样!这怎么看?

教育为了什么?有人思考过吗?反正我是好久没有思考过了。孔子为了“礼”,苏格拉底为了“真理”。现代社会,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,需要教育出各种打工人,而我们为了孩子的教育,含辛茹苦,不就是为了争一份体面的工作吗?但是AI来了,机器人来了,据说三年内代替人类大部分工作。大学都难以跟上这个节奏,而我们还在这卷小学,卷早教?恐怕你瞄准的那份所谓体面的工作早就被机器人霸占了。所以一定要给自己一个答案——教育是为了什么?

周轶君带着这样的思考走了十多个国家来拍摄教育纪录片《他乡的童年》,大概有这样的结论,比如新加坡的教育是给孩子保持一种国家危机感;日本的教育为了训练孩子们整体的社会意识;英国的贵族教育是为了服务社会等等。周轶君说了句很贴地气的话——“教育即生活”,让我们来顺着这句话来挖掘一下。

教育为了人,为了生活这是毫无疑问的。人生而不同,有的是这块料,有的是那块料。有的喜欢这样的生活,有的喜欢那样的生活。不同的人,不同的生活,没有千种也有万种,那么相应的教育也应该有千种万种。谁会给你这样的教育?有这样的好事吗?有!它是AI。AI不是抢你饭碗的吗?不!是资本会抢掉你的饭碗而不是AI,人有各种各种活法!AI可以帮助你,就看你是不是旧脑筋死磕。

你想成为怎样的人,你想过怎样的生活,要经常思考这个问题,我们不妨先把教育看成自私的,先把自己成就了,不成为社会的负担,每个人都好了,民族会不好吗?

特色文章

关于旦爸

先来叽歪下旦爸这个签名。

若“有幸”看到旦爸写这个签名,你会看到其书写过程是这样的:右上(α)→左上(o)→左下至右下(e)再分别点三点,就成了。

旦爸将“aoe”三个字母加上三点拼成了这个签名,大陆的基础教育,小朋友们入学首先学到的是这三个拼音字母,旦爸取这三个字母意在专注基础教育。

第一个字母a,旦爸把它写成阿尔法了,α是希腊字母的第一个,代表开始。α它有最初的、最重要的这个意思,比如我们软件刚开发出来的原形叫做阿尔法版本。

一个宝宝,初来到这个世界,他没有什么不好的,至于后来好不好,全在于你最初的教育。三字经说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又讲道“子不教,父之过”。在早教中,父亲这个角色是很重要的。

回到签名,“旦”这个字,是个意象符号,它呈现出现的景象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。巧合的是,英语中与之具有同样意思的单词dawn,其读音竟与“旦”几乎完全一样。可见旦爸选的这个“旦”字多么国际化!(旦爸因此取微信名为dawnbar)

其实跟旦爸一样,每一个宝妈宝爸都有一个“旦”,宝宝是你们的希望所在!像太阳一样,他会照亮你们的生命!

旦爸这个签名是和4岁多的旦儿涂鸦时一起弄出来的,拜旦儿所赐,现在弄成了一个事业的雏形,“旦爸”不仅是一个称呼而已,更代表了一个父亲的早教探索!

旦爸在和旦儿玩的过程中琢磨一些东西,觉得好的就做成一些DIY的产品。此外,来旦爸这儿定制的宝爸宝妈们也提供了很多创意,旦爸愿意与大家一起探讨。

早教,自己动手,DIY,充满快乐!

特色文章

奥数题——破译敌方密码

旦的小伙伴悠悠在上奥数班,经常发题过来让旦旦挑战,今天发的是破译密码的题:

没做出来,于是百度,原题如下:

从敌方截获了l0组数据:14073,63136,29402,35862,84271,79588,42936,98174,50811,07145.破译人员知道这是一个五位数的密码.每一组数据与这个密码,都只有一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同.这个密码是______.

对照悠悠发来的题目,错了一个数,63163应为63136。我们参考了百度网友的解题方法,发现都有些复杂,并且要不讲得不清晰,要不就过于复杂,甚至有针对此类题的公式型的解答方法,就是写了一段程序代码,任何此类题目直接填入原数,然后运行代码,秒出结果!

悠悠也很热心,用小白板给我们演示了解题方法:

悠悠小学三年级,你看看,能懂吗?厉害吧?

旦表示没有懂,“1先看最多”,悠悠这里的最多是指十个数据组,对各数位上的数字进行统计,统计其中重复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字。虽然已经知道了正确答案是09876,但解题方法还是不太清晰。

旦爸和旦儿进行了梳理,最后终于弄明白了:

我们再看一下原题:

从敌方截获了l0组数据:14073,63136,29402,35862,84271,79588,42936,98174,50811,07145.破译人员知道这是一个五位数的密码.每一组数据与这个密码,都只有一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同.这个密码是______.

理解题意时有坑:“五位数”,其实你不要理解成给出十个五位数,要得到一个五位数的密码。其实这里谈的是数字组,每个组5个数字,给出10个数字组,要得到一个数字组的答案。说这是个坑是因为你如果说五位数,那就自然想到个十百千万,甚至想到计算,就不会想到我后面的列表方法。

每一组数据与这个密码,都只有一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同”理解这个时,里面又有说“数位”,你又会想到个十百千万,其实这个你如果不好理解,你就直接用实例表达出来,哪样的行,哪样的不行!假如原数组里有一个是“12345”,你密码答案“12678”肯定不行的,因为重了两位是不行的,以下都是不行的,用颜色来表示就很清楚了:

12345-12XXX

12345-1X3XX

12345-1XX4X

……

理解清楚之后就好办了,这实际是个数字谜的题,跟计算是无关的!既然是谜,就来猜吧,猜之前把谜面摆得更清晰些:

我们来观察“谜面”,发现了一些规律:

A列,0-9各出现1次,看不到规律;

B列,4和9各出现2次,列到后面来;

C列,1出现3次,8出现2次,列到后面;

D列,7出现3次,3出现2次,列到后面;

E列,6与2和1都出现2次,列到后边;

按下来猜答案,我们看B列,4行不行,看下图:

显然4是不行的,看上图箭头所示“47-47”,依此类推,把排除掉的标红:

这样就剩下A列没有着落,那就从0开始试,0果然可以,那么答案就是:09876

认识反义字(四)

这是最后一部分,如果宝宝有一定的识字量,再认完这288个字,并理解了大部分概念之后,你会发出宝宝阅读能力会有大幅提升,这是因为不仅识字量加了快300个,最重要的是很多概念懂了,理解能力就强多了。

劳逸屈伸,聚散吞吐。
张弛收放,升降沉浮。
取舍用废,推拉断续。

主仆尊卑,君臣贵贱。
矛盾异同,藏露隐现。
宠辱俯仰,文武忠奸。

出入进退,来往送迎。
对错得失,胜败输赢。
本末始终,首尾呼应。

 

认识反义字(三)

这是第三部分,建议利用一些故事来解释一些抽象概念,实在无法讲解的可先放过,先认会汉字,背下歌谣,随着宝宝成长,认知的累积,一些抽象概念自然就会懂了。

你我彼此,单双奇偶。
离合恩怨,爱恨情仇。
顺逆盛衰,古今新旧。

横竖撇捺,详略繁简。
雅俗巧拙,抑扬褒贬。
贫富强弱,饥饱苦甜。

买卖涨跌,加减盈亏。
损益争让,哭笑喜悲。
福祸吉凶 ,生死安危。

认识反义字(二)

以下是第二部分,这一部分更容易识记和理解!

大小多少,正负难易。
长短宽窄,厚薄粗细。
动静快慢,轻重缓急。

上下内外,左右前后。
明暗深浅,黑白胖瘦。
浓淡浊清,疏密稀稠。

是非曲直,善恶美丑。
真假好坏,优劣良莠。
公母雌雄,男女老幼。

 

认识反义字(一)

旦爸编写的288个不重复字的反义字歌谣,涉及144对反义相对的字,这对于宝宝们来说,其实是一个概念的集合,其中有一些概念比较贴近宝宝们已有的认知,另一些概念则相对抽象,背诵和理解这些概念对于宝宝将来的学习非常重要。不论是文学还是艺术,也不管是数学还是科学,有了一些反义相对的概念,就可以更快搭配知识的结构。

东西南北,天地圆方。
春秋冬夏,冷热炎凉。
朝暮夜昼,醒睡闲忙。

虚实有无 ,阴阳向背。
刚柔枯润,表里经纬。
软硬干湿,凹凸钝锐。

通堵止行,高低远近。
起伏立卧,开关松紧。
信疑问答,因果启承。

 

 

家长同学

从小学到高中,班主任除了管理眼睛盯着的教室里的一群人之外,还得管理手机里班级群里的一群人。我们家长深度参与了教育,无论是陪作业还是陪补习,都体现出家长的一种无奈和被动。既然免不了要成为家长同学,那还不如索性好好学习,不是有研究说孩子受同伴影响要远大于受老师影响吗?

首先,受益于普及的基础教育,绝大多数的家长,只要稍加用心,都是可以在小学阶段提供给孩子很好的陪学陪练的。作为高要求,有些小时候没有用心学过的,尤其是古代经典,比如《千字文》、《论语》、《道德经》等,都可以拜孩子所赐,好好地来学一学。

其实,因为有AI,这是一个好的学习时代,现在投入学习,收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,AI给个性化学习带来机会。在利用AI工具进行学习这一件事上,我们家长必须冲锋在前,自己先去学会怎样正向地使用AI来帮助自己学习,要不然,自己不学习,孩子一会找AI代写,抄答案,到时家长恐怕又要像封游戏一样来封AI了。

以下几点是要注意的:
①当心AI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,也就是所谓AI的幻觉。要学会使用知识库来避免AI幻觉。
②家长的知识面比知识深度更重要,知识框架、整体性、结构性、跨学科的知识连接,这些可以更助于你向AI发问并因此受益。
③多关注教育目标,关注能力的培养,关注独立思考的训练,不能依赖AI,使思维退化。

卷什么卷?

看这些狐獴,一个人放哨就够了,全体直立远眺,没一个偷懒的,卷什么卷?当然是卷生存!反观我们人类的教育,其实也是卷生存。周轶君拍教育纪录片,谈到新加坡很卷,亚洲国家卷,究其原因,还是大到民族,小到个人,骨子里根深蒂固的生存意识。

人才选拔的单一标准让大家卷名校、卷分数,这样的局面不可能一朝一夕能够改变,所以大家也不愿意多思考,一个劲卷就是了!殊不知AI却在朝夕间改变着世界,当你还在分读了名校的人和没有读名校的人时,人群却悄然分成了两类,驾驭AI的人和被AI驾驭的人。

只要存在竞争就会存在卷,但要思考了,卷什么?而且在思考卷什么之前,还必须明白卷多长时间?按传统思想来算把幼儿园和大学算进来是19年,占了一生的几成?这么看得悠着点了吧?万一没卷到自己想要的,岂不是人生一世,虚晃一招吗?

比如宝宝练乒乓,是不是一定要奔着将来卷个世界冠军?肯定不是,实在地说,卷到的是对身体运动的控制力,各肌肉群的协调性,性格的积极性与韧性。卷到这些会受益一生。

AI变革的新时代需要未来的孩子具备——控制力;想象力,创造力,行动力;分析推理批判能力;AI编程能力等,作为父母,要卷就首先帮孩子卷了这些能力,同时,学习是终身的,在这些能力方面,我们欠缺的也顺便要帮自己卷一卷。

别忘了,我们还要卷一种“不卷”的能力,就是影响与合作他人的能力。

教育的永恒主题

有些大一的学生,可能是从小培优成了惯性,居然会斥巨资去学习软件的操作与使用,根据行业的不同,价格不等,一万到几万都有,这是不是一种悲哀!有没有想过,学习软件操作,AI是可以替代你付费的那些老师的。搞不好你学的软件正在被替代呢?当你决定学一个主题之前,有没有想过这个主题会不会在不远的将来,甚至在当下就已经被AI替代了?

究竟学什么是永恒的、不冤枉的呢?我把这个问题丢给AI,它开始研究、思考、推理,结论很快出来了,我给一个链接https://metaso.cn/s/98cfTJr,或者你自己去问下AI,依然会给你一个宏大叙事的,一堆正确的废话。我把它回答中的几个大标题复制在下面,以免看着太烦:

一、道德与伦理教育:人性的根基

二、理性思维与智慧训练:永恒的认知工具

三、文化传承与文明对话:人类的精神纽带

四、生存发展基本技能:文明延续的技术保障

五、自我完善与终身学习:超越时代的学习本质

六、社会参与与责任:教育的终极价值

你不能说它不对,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答案。大家应该各自思考,找自己的答案。我还是接着这一篇《教育为了什么》的思路来,我的思考仅是我的一次思维锻炼,发出来供大家参考!上次思路说教育为了人和生活,那么从这里出发去想,哪些是永恒主题呢?我想到的是:

①体育锻炼     科学技术未延长人的身体部件之前,人要靠身体去求生存。AI时代了,我们没有筋骨之劳了,又要担心退化,得进行体育锻炼。未来,体育对我们应该越来越重要。

②语言与表达     这里有一个视频,一个AI与另一个AI对话,当双方明确身份后,开始用加密语言对话,AI发出的声音是我们听不懂的噪音,而它们却在高效沟通。看看,AI学会人类语言并升华了它,很显然语言被延长了,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刻意锻炼呢?

③艺术与创造      AI能够作曲写歌、生成画面,但它不具肉身,没有生命体验,而人却是重体验、重表达的,艺术是个永恒的主题。

④热情生活       人是精神动物,AI没有精神需求。千字文中说”饱饫烹宰 饥厌糟糠”,同样是“适口充肠”,有人“糟糠”即可,有人却非“烹宰”不行。人的欲望是无底洞,不断升级的快乐成本会让人万劫不复。可见,学习怎样热情生活是非常重要的。

像“读写算”这样的主题根本不值一提,其他的永恒主题应该还有不少,比如:

⑤探究心与大视野

⑥怎样提问

⑦培养批评思维

二十年前,可汗对于教育的思考

大约20年前,萨尔曼·可汗创办了一家著名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--可汗学院,这是美国最知名的在线教育网站之一,可汗在他的书中讲道:

“我们不妨重新审视一下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。人们是怎样学习的?在数字化的今天,所谓的标准化课堂教学法——即在学校的课堂中听讲,回家后独立完成家庭作业——(1)是否适应当今的需求?为什么学生在考试后就会(2)忘记他们本该牢记的知识?为什么走向社会的成年人感到在学校学习的知识(3)与社会实践存在严重脱节?这些就是我们应该思考的种种问题。然而,即便是提出了这些问题,我们也仍要记住,哀叹教育的现状和付诸实践进行改革远不是一回事。”

2.2.11.Brookhurst.CSUF.KT (Anaheim) Student teacher Sohayla Lajevardi teaches a class at Brookhurst Junior High School in Anaheim. PHOTO/KAREN TAPIA

可汗谈了一系列的问题,我们仅引出上边的几个问题!时隔20年,带着这几个问题来看看自己的孩子或者身边的孩子,是否解决了这些问题呢?显然是没有!

问题(1)提到了教学形式,关键点在于学习是主动还是被动?现实是:在学校听讲写作业→去培优机构听讲写作业→回家自己写作业(或听网课写作业)

翻转课堂来自于可汗学院,现在成了曾经时髦的名词!

问题(2)实质上是说,一些知识,只要是考过了,以后不再考了,那大概率会忘记。

问题(3)说的是学校的某些知识与社会脱节,依然是存在的,从小学到大学都是。

既然20年不曾改观的问题那一定是基本问题,值得我们为之思考,要回答这些问题,是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的,而且这也不仅是学生、老师、教育领导的问题,我们社会 人同样要思考它。当系统性的教育结束后,我们的学习能力会发生怎样的改变?我们又该如何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,以免思维变得懒惰和迟钝呢?我们离开学校后还能学习新知识吗?在哪里学?怎样学呢?

如果成人了,走出学校门了,就不再愿意学习了!那归根还是学习主动性出了大问题。

萨尔曼·可汗与可汗学院

当全球教育系统在疫情中被迫转向线上时,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·汗(Sal Khan)——这位曾用数学教程帮助表弟逆袭的前华尔街分析师——却给出了清醒的警示:"远程教育永远无法替代真实课堂的温度。"这位缔造了全球1亿用户在线学习平台的教育革新者,在《纽约时报》的专栏中坦诚:"纯粹的网络学习就像没有酵母的面包,它解饿却缺乏生命力。"

15年前,萨尔·汗在波士顿的公寓里录制第一个数学教学视频时,绝不会想到这个为家族辅导诞生的"副业",会演变成席卷全球的教育革命。但当他看到2020年春天无数家庭被困在Zoom课堂里,孩子们在30人的视频窗口中眼神涣散时,这位两个孩子的父亲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。

"屏幕那端不是30个待填满的容器,而是30团需要被点燃的火焰。"萨尔·汗在NPR访谈中强调。他观察到虚拟课堂正在吞噬教育最珍贵的副产品:同学间灵感碰撞的火花,师生间心领神会的眼神,还有解出难题时击掌相庆的体温。为此,他提出"20分钟奇迹"理论:与其让教师对着满屏头像独白60分钟,不如拆解成3组10人小班,在紧凑的20分钟里实现真正的眼神交流与即时反馈。

这种教育哲学的转变正在重塑可汗学院。平台最新上线的"学习小组"功能,允许中国学生像玩多人游戏般协作解题:北京的小明负责分解方程,上海的小雨验证计算步骤,系统则通过AI分析每个人的思维轨迹。萨尔·汗称之为"数字时代的师徒制":"就像武术大师会根据弟子特点调整教学,技术应该帮助教师成为更敏锐的观察者。"

对于焦虑的家长,这位MIT高材生给出了三个反常识建议:

  1. 把"完美课堂"的执念换成"有效失败" :允许孩子在虚拟分组讨论中说错话,这比沉默更有价值
  2. 善用技术创造真实连接:老师可以突然私信某个走神的学生:"我发现你刚才的草图很有创意,愿意和大家分享吗?"
  3. 把客厅变成学习道场:家长不必扮演"人肉监考",而该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——比如和孩子比赛解同一道编程题

"教育的未来不是用屏幕取代教室,而是让每个像素都承载人性的温度。"萨尔·汗指着办公室墙上那句中文书法"教学相长"说道。当北京海淀区的母亲们为网课效果焦虑时,可汗学院的后台数据显示:那些每周组织线上学习小组的家庭,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比孤立学习者高出47%。这或许印证了创始人的洞见:技术可以传递知识,但只有人与人的真实互动,才能点燃终身学习的火种。

可汗学院中文官网入口

可汗学院中文官网的官方入口可通过以下链接访问:​https://zh-hans.khanacademy.org/。该平台提供数学、科学、编程等学科的免费学习资源,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使用。下文将从入口链接的具体说明、平台功能及常见问题三个方面展开介绍。